做个情绪稳定的父母,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投资
2018-10-17 来源:网络
2018-10-17 来源:网络
作为曾经的演员和现在的母亲,小陶虹在大众的心中无疑都是成功的典范。
最近她经常被邀约分享她的育儿心得。
先不说她的育儿成果是否显赫,光从她看过的一墙的育儿书来看,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她的用心和努力了。
肯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育儿知识的父母,一定差不到哪儿去。
但她也曾在一期综艺节目中分享过自己对孩子情绪失控的一次经历。
一次她女儿不小心打翻了一杯牛奶,她气得朝女儿大吼“你干什么呀你?”
结果女儿吓得一句话说不出,也哭不出,只是吓得打哆嗦。她从女儿眼里看到的,是自己发泄情绪后,留给女儿的恐惧。
她说“我当时看到了她的恐惧,如果连妈妈都不能包容她的错误,那这个世界上谁能包容她?”
之后,但女儿再犯这种错误的时候,她再也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而是留给孩子犯错的机会、体验的机会。
她说,如果孩子小时候都不容许犯错,那么她的成长经历一定是缺失的,不完整的。
说出你的故事一
我家楼上曾经住过一个单亲妈妈,她对孩子的吼声,整个楼都听得见。
因为她前夫有家室,所以只能偶尔过来看看她。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,女孩儿四岁,男孩儿一岁,可想而知她有多辛苦,精神压力有多大,所以这个妈妈的情绪状态应该是非常糟糕的。
每天我们都能听见她歇斯底里地吼叫,还有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。
有时她带孩子们去楼下玩儿,哪怕女儿只是摔了一跤,或者走路慢了一步,都会被她一巴掌朝脸打过去。
那小女孩儿乖得不像话,小小的年级,已经开始按照妈妈的指令照顾弟弟了。即使这样,稍不留意,孩子也会触碰到妈妈的引爆点,招来一顿责骂。
邻居们都为这个孩子感到心疼,可除了在妈妈大吼大叫时上去劝劝,也无能为力。
这个妈妈是对着孩子发泄情绪的典型例子。
因为她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,所以积攒了很多的怨气。孩子一点儿不如她所愿,都能把她的愤怒情绪引爆,然后她在把这种可怕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。
而被妈妈长期发泄负面情绪的女孩儿 ,从小活在恐惧中的孩子,心里状况可想而知。
说出你的故事二
记得儿子两三岁的时候,我和几个带娃的邻居去商场玩儿。午饭时间,妈妈们在类似大食代的地方为孩子选了一些便餐。
正吃饭的当儿,一位邻居妈妈开始大声地训斥孩子, "你为什么不吃,你自己点的就要吃掉,不爱吃也不行,必须吃光。"
当时那位妈妈情绪非常激动,朝着孩子嚷了将近十分钟,孩子嘴里含着饭嗷嗷大哭。她看见孩子哭就更生气,也激动地拍桌子拍椅子,声音大得我都害怕。
最后她气得干脆地把一盒饭都倒掉了,这件事儿才算告一段落。
事后她跟我们说,“孩子就得教育,下次她就知道自己点的饭必须吃掉了。”
作为旁观者,我根本没看到她在“教育”孩子,我看到的,就是她在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。
如果是大人点了一盘菜,觉得不好吃就不撂筷子,所有人都觉得很正常。可为什么孩子点到不好吃的菜,就必须得吃掉呢?。
管教应该是和孩子一起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,而不是对着孩子一顿抱怨。
比如孩子不喜欢吃这顿饭,那就平静地告诉孩子,不吃这顿饭的后果是什么,或者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,让孩子起码吃些米饭,以免一会儿就饿了,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决定吃还是不吃。
家长发泄情绪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。家长的坏情绪绝只能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焦虑糟糕。
没人能在情绪糟糕的时候处理好事情,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一个孩子面对家长的情绪时,做到听话懂事呢?
家长的好情绪都是管教孩子的前提
为什么大多的熊孩子是男孩儿?而女孩儿大多乖巧懂事?
这并非因为男孩儿愿意当熊孩子,而是因为男孩而大脑构造和女孩儿有差异,发育速度也比女孩儿慢。
这就好比我们责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跑得太慢一样。
而且很多孩子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质存在很大差异,所以行为才会有些乖张。
比如有的孩子大脑的血清张素不如其他孩子多,所以这类孩子情绪肯定不如普通孩子稳定。
或者有的孩子正肾上腺素可能在水平线以下,这样的孩子会有些多动。
是他的身体条件导致他们做不够专注或暴脾气,并非是他自己愿意去扮演多动和调皮的角色。
无论是对哪一种孩子,家长的好情绪都是管教孩子的前提。
【猜您喜欢的文章】